传输频率特性检测
声输入传输[幅度]频率特性: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的幅频响应。
电输入传输[幅度]频率特性: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
一、测量条件
1.1 测量前,厅堂应具备正常使用条件。即:厅堂的建筑装修已经完成,座椅、门窗、幕布、窗帘、灯具、 调光设备及空调系统等安装完毕,已经使用或具备可使用条件。
1.2 测量前,扩声设备须按设计要求在厅堂内安装完毕,并调整扩声系统,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 测量时,系统频响调节置于“正常工作”位置。
1.4 测量时,扩声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若有)按功能需要进行调节。按功能需要是指系统的增益、信号分配、均衡、压缩、限幅、分频、反馈抑制、延时、降噪、滤波等功能,按厅堂的实际功能需要由设计者设定,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进行调节,使其处于最佳设计使用状态。
1.5 测量时,厅堂内各测点的声压级至少应高于厅堂总噪声级15dB。混响时间及再生混响时间测量时信噪比应该不低于35dB。
1.6 各项测量一般宜在空场或满场条件下进行。满场或模拟满场难以进行时可只作空场。
二、测点选择
2.1 所有测点离墙1.5m远;测点距地高度1.2m 。对于有楼座的厅堂,测点应包括楼座区域。对于有舞台或主席台扩声的场所,测点还应包括舞台区或主席台区;但测量结果应单独处理。
2.2 如厅堂为轴对称,测点可在中心线的一侧(包括中心线附近)座区内选取。对于大型场所(如大型体育馆),若平面呈纵横全对称,为减少工作量,可考虑只测四分之一区域;但其测点应有本区域内观众席各座区的代表性。场地区至少需做二分之一区域测量。场地的测量数据单独记录处理,不和观众席测量数据平均。
2.3 传输频率特性的测点数宜选全场座席的千分之五,且不少于八点(无楼座场所,不少于五点)。测点的分布应当合理并有代表性。
三、测量方法
3.1 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3.1.1 传输[幅度]频率特性
厅堂内观众席处各测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稳态声压的平均值计算方法如下:将各测点处相同1/3倍频程的声压取算术和后,除以测点数。测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
3.1.1.1 声输入传输[幅度]频率特性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的幅频响应。测量可用代替法进行,见下图1。
图 1 声输入法测量传输频率特性原理框图
测量时,1/3倍频程粉红噪声信号经过测试功率放大器加到测试声源上,调节测试声源输出,使测 点信噪比满足1.5要求。改变1/3倍频程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在系统传声器处和观众厅内的测点上分别测量声压级,取其差值。在比较法中,可控制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恒定(如图2中虚线连接);也可不控制其恒定(如图2,实线部分)。
图 2 声输入法中用比较法测量传输频率特性原理框图
测量时,系统传声器置于设计所定的使用点上,当设计所定的使用点不明确时,系统传声器可置于舞台大幕线的中点。系统传声器振膜中心距地1.2至1.6m。系统传声器的指向性按设计要求调节,在比较法中,并应不受测试传声器的影响。测试声源置于系统传声器前的距离,对语言扩声为0.5m; 对音乐扩声为5m。测量可用点测法或自动测量法(见GB/T 9401—1988中2.6.1)。测量在传输频率范围内进行,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按1/3倍频程中心频率取点。
3.1.1.2 电输入传输[幅度]频率特性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 频响应。测量原理框图见图3。
图 3 电输入法测量传输频率特性原理框图
1/3倍频程粉红噪声信号直接馈入扩声系统调音台输入端,调节噪声源的输出,使测点的信噪比满足1.5要求。改变1/3倍频程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保持各频段电平值恒定(不失真),在观众厅内规 定的测点上测量声压级。测量在传输频率范围内进行,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同3.1.1.1规定。
四、 检测案例
针对音乐厅、体育场馆等不同场所,检测时布置点位也需参照现场环境及检测标准,如您需要咨询相关检测,欢迎致电咨询:13909297369